全国服务热线 18925016413

人类转基因离我们有多远?

发布:2017-08-16 16:20,更新:2010-01-01 00:00

健康预报台前沿资讯:在韩春雨撤回有争议的论文的同一天,《自然》杂志报告科学家首次对人类胚胎进行了安全、准确、有效的基因编辑

基因编辑技术仍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宠儿,Zui近两则基因编辑新闻引起广泛关注。2017年8月2日,英国《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布消息,由于关键数据不能重复,经韩春雨团队主动申请,决定撤回该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杂志的NgAgo基因编辑论文。同一天,国际学术杂志《自然》发表了一篇关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安全有效的论文,进一步引发人们对基因编辑生殖细胞的关注和担忧。


“诺奖级”成果 前景黯淡


基因编辑技术是目前为止应用Zui为快速、广泛的一项基因修饰技术,经历了锌指酶、TALEN和CRISPR/Cas9技术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由于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率奇高等原因,CRISPR/Cas9成为Zui主要的基因编辑工具,短短五年时间,即将生物技术研究带入“基因编辑时代”。中国也成为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和应用大国,不过受国外专利限制,迫切希望研究出新的基因编辑工具。

2016年5月2日,来自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博士研究团队在国际学术杂志《自然生物技术》在线发表一篇研究论文,声称在一种嗜盐碱环境的细菌中发现了一种核酸内切酶,能在单链DNA介导下,识别基因组特异序列,引发人体细胞基因编辑,并认为是一种全新的基因编辑工具——NgAgo-gDNA技术,在一些性能上甚至优于CRISPR/Cas9,有望取代后者,成为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给中国乃至全世界带来莫大的惊喜。

该论文一发表,就被中国媒体冠之以“诺奖级”成果,并称韩春雨博士有望冲击诺贝尔奖,加上韩春雨来自不知名大学,没有职称,也没有留学经历的背景,被国内外媒体持续报道后,引起极大轰动。随后不久,河北科技大学在相关部门的资助下,火速成立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总投资2.24亿元,前期已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1958万仪器设备招标公告。韩春雨本人也因此获得一些个人荣誉和国家经费资助。

不过两个月后,关于NgAgo-gDNA技术无法重复的质疑声率先由打假人士方舟子在网络上发出,之后北京大学饶毅教授等先前力挺韩春雨的知名科学家也督促河北科技大学调查此事。2016年11月16日,美国和中国20位基因编辑研究专家联合署名,在《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上质疑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论文结果。同月28日,由来自韩国首尔大学、德国弗莱堡大学和美国梅奥研究生院的10位学者在《自然-生物技术》上联合发表质疑文章,同样表示未能检测出NgAgo-gDNA的基因编辑效果。

之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表声明,正与韩春雨团队积极沟通,将在2017年1月底公布Zui终调查结果。韩春雨方面则坚称实验可重复,并表示将给《自然-生物技术》提供进一步实验数据,但是到了8月2日,《自然-生物技术》突然发布声明,决定撤回韩春雨团队的基因编辑论文。

韩春雨团队在随后的声明称,由于关键数据不能重复,他们决定主动撤回这篇论文,以维护科学记录的完整性,同时将按学校安排选择一家第三方实验室,在同行专家支持下开展实验,验证NgAgo-gDNA基因编辑的有效性。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学也决定启动对韩春雨该项研究成果的学术评议及相关程序。

韩春雨团队在声明中还表示,将单链DNA向导成功导入细胞以结合NgAgo是NgAgo进行有效基因编辑的关键,在满足一些关键条件的情况下,NgAgo-gDNA系统可以进行有效的基因编辑。但是经过一年多争议,韩春雨团队仍没有能提供令人信服的数据或改进方案,NgAgo-gDNA基因编辑有效性的前景可能趋于黯淡。一些基因编辑专家表示,主动撤稿是一个积极的举动,但是在一定时间内仍不能重复的话,则需要重点调查是否涉嫌造假,还是实验假阳性问题造成不可重复。


脱靶率下降安全性提升


尽管NgAgo-gDNA技术未能证明是有效的基因编辑工具,但是科学家对新的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持乐观态度。另一方面,CRISPR/Cas9技术的应用研究则更趋深入。

8月2日,斟酌再三,英国《自然》杂志Zui终决定公开一篇人体胚胎基因编辑的论文,该研究由来自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韩国基础科学研究院、美国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深圳国家基因库的科研人员合作,采用正常人的卵子和携带一种与遗传性心脏疾病“肥厚型心肌病(HCM)”有关的基因变异的精子体外受精,产生受精卵,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修正了该基因突变。结果证实,可以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人类胚胎的DNA进行精准编辑,而且没有出现之前人们担心的脱靶变异。

在此项研究中,约有70%的胚胎突变基因得到修正,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改进相关技术,使得基因编辑效率提高到90%以上,甚至接近,届时将推进这一研究进入临床试验。研究人员声称这是人类首次对人类胚胎进行安全、准确和有效的基因编辑。

其实,这项研究只是已公开的三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而第一、二例研究均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早在2015年4月,我国中山大学黄军就研究员团队公布了对人类胚胎进行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消息,研究人员采用医院丢弃的问题胚胎,对导致β型地中海贫血的致命基因进行了基因编辑,以研究治疗或根除β型地中海贫血的可能性。

2016年4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范勇博士领导的团队公开了第二例基因编辑人类胚胎的研究进展,研究人员收集一些志愿者捐献的三原核受精卵,采用CRISPR/Cas9技术,对这些不能发育成正常胎儿的三原核受精卵中的基因CCR5进行编辑,共获得4枚对HIV病毒抵抗力显著增强的突变型胚胎,并在三天内对这些胚胎进行了销毁。

尽管这两项研究均经过当地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由于争议较大,均没能被期刊所接受,其中第一篇发表在《蛋白质与细胞》上,第二篇发表在《辅助生殖与遗传学期刊》,而由美国科学家主导完成的第三篇研究论文却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不免让人感觉这些期刊有歧视中国科学家之嫌。

当然,对人类胚胎等生殖细胞进行基因编辑还是存在巨大争议,以生殖为目的基因编辑仍然是的研究禁区。8月3日,美国人类遗传学协会、英国遗传学护士与咨询师协会、加拿大遗传咨询协会、国际遗传流行病协会和亚洲遗传咨询师职业协会等11个机构,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联合发布了一项政策声明,呼吁“谨慎而积极”地开展生殖细胞基因编辑,认为应继续推进基础研究,但反对把这项技术用于生殖目的,也应该决定伦理上如何操作。中国科学家及研究机构没有参与此次声明。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引起人类遗传病的单基因突变就达1万种以上。如果临床应用Zui终被证明为安全有效,以治疗为目的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将大有可为。目前英国、美国等国相继批准了治疗目的的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大门一旦打开,将有更多的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研究涌现


联系方式

  • 地址:广州 广州市越秀区东华南路98号1001房自编A2单元(仅限办公用途)
  • 邮编:510000
  • 电话:02036800114
  • 主管:姜先生
  • 手机:18925016413
  • 传真:02036800114
  • QQ:736367370
  • Email:jxq@020chn.com
产品分类